最近經常協助醫療院所調整制度、設立各種糾紛處理機制,因此對職務說明(Job Description)有深一層體悟:多數糾紛與自我卡關,其實來自「不瞭解自己定位」、「別人不瞭解你的定位」
1.不瞭解自己定位:對職務目標、能力需求、人格特質和經驗……認知模糊,甚至無法具體描述「組織對這個職務的期望」,因此常會有「不被組織重視」、「陷入中年焦慮」、「失去方向」的心累感。
2.別人不瞭解你的定位:組織同儕、主管,並不瞭解該職務責任範圍,因此產生過度期待、錯誤認知、責任歸屬不明、互踢皮球。同時,在考績和職訓培育,因為沒有評估基準,所以常以「感受」取代「具體績效」,逐漸成為一言堂或喜好優先。
如果從職務設計,再延伸思考到「人生職涯設計」,就會發現更多盲點,例如:
1.不清楚個人定位
2.不清楚發展方向
3.不明白施力重點
剛好藉由整理後聽講心得,說明我的體悟。
重點:
「任何商業思維都無法複製,除非你認識你自己。不是那個咖不要照著抄,優劣勢,都不同。」
概括總結:無->有->優->新
兩位講者各自精彩,分進、合擊。
從0到101打造世界天際線的旅程-張聰麒
- 需求與創新:
- 市場需求與紅利:劉潤提到紅利來自於短期供需失衡。張院長透過提供特定醫療服務(如白內障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手術)來解決市場上的特定需求(複雜刀、技術刀),磨練技術並且快速累積前期資金。
- 創新增長:選擇在台北101拓點,定位於高端自費市場。這是創新的商業模式,針對特殊地點、特定客群的,同時也帶來很好的廣告效益(燦爛笑:例如在座聽講的諸位)。
- 競爭與差異:
- 利潤與競爭思維:劉潤提到「真正的利潤來自於沒有競爭的市場」,透過壟斷、高度市場壁壘(技術創新、專利保護、規模經濟),使得新進入者難以打破格局,進而獲得較高利潤。張院長選擇在競爭激烈的環境(近視雷射),開創差異化的高階服務(例如老花雷射),創造市場上獨一無二的價值提案。
- 品牌與口碑:
- 管理增長意識:自有品牌創立前,張院長曾因醫療團隊測量不夠精確吃苦頭。而高品質醫療,不僅需要良好技術,也需要有效的團隊管理、品質控制。如同劉潤提到的“管理增長”,通過高品質服務和顧客滿意度建立強大品牌。
知識創業者的商業思維-謝文憲
- 個人品牌與市場:
- 從無到新:憲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,建立獨特的個人品牌(講師、出版),然後再以出版書籍、網路專欄、影音事業、代言,逐步將自己的商業思維與知識,轉化能接觸廣泛群眾的產品(破圈),符合劉潤所說的“人有我優、人廉我新”。
- 教育與傳播:
- 憲哥展示如何通過各種平台(書籍、網絡、影音)進行知識的傳播,這符合劉潤提到的將商業模式轉化為更具可擴展性和影響力的方式。
- 第二曲線與定位:
- 將人生商業模式,應用於事業第二曲線。評估目前位置:當發現事情總不費吹灰之力解決、而方法竟多年相同沒有進步、潛在對手開始出現,就要開始思索發展與適應第二曲線。
- 能力:重新定義核心能力,適應新的市場、技術趨勢
- 效率:有效運用時間,投入20小時前,先用20分鐘評估
- 槓桿:從既有品牌(講師、作家)、人脈、資源和關係,放大效果(破圈與代言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