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從九月份上完暢哥部落客寫作課程(台中班心得請點此)後,一直希望他能來高雄開講,灌溉希望的種子知識的種子。然而,高雄不愧有文化沙漠之稱,報名狀況一直讓人擔心,差點沙漠變成焦土……。
第一次台中班,「外行湊熱鬧」,而經歷一個多月後,第二次上課,最大收穫來自於「融入」與「內化」,團隊競賽文案發想,益發得心應手,尤其,老師說:「既然沒有完美的文章,何必一開始就追求完美?先有量,才有質。」

老師也在學習
學生會成長,老師也該進化。距離上次一個多月,中間和暢哥一起去上了SEO的相關課程,沒想到這次就加入課程內容,包括:
- Google SEO關鍵:Google SEO原則、相關性原則、網頁品質原則、Meta tag排序原則。
- Facebook必知的技術面:對USER而言什麼是最重要的、FB動態顯示原則、FB付費廣告觸及率的秘密、以及FB廣告為什麼是毒藥而非補品、何時可以開始準備下廣告。
連梗都配合時事更替,想知道就去上台中班。
質與量孰重?
意外的收穫是:上次課堂發問,如果質與量不能兼顧,該如何取捨?暢哥回答:「流量」絕對比「質量」來的優先。
這次他補充:寫品質好文,可以在「撰寫時間」與「品質」和「人氣」當中,做一個「平衡點」。假如用十個小時寫了一篇高品質文,換來一千人氣,下次試試九小時,能否得到同樣人氣,測試自己部落格閱覽者能接受的品質,直到取得平衡。
因為,沒有完美文章,所以不必一開始就堅持完美。
只有不斷的寫,不斷修正與改進,得到更好的文章。
複習,刺激靈感
第二次上課,另一角度的收穫,來自橫向思考。
通常初來乍到,忙著熟悉隊友、抄筆記、習慣老師的授課方式,根本沒有多餘時間思考。而此次,因為課前有稍微複習內容,所以筆記的重點不在老師寫什麼,而是他啟發了我什麼新靈感。
比方說寫作題材:
- 故事法:我想到知名部落客劉育志小志志,寫許多醫界日常的光怪陸離
- 人物法:同上,他也提過醫療發展的名人故事。
- 時間序法:來個「保險業的前世與今生」似乎不錯。
- Q & A法:這比較適合用在個案討論,比方「車禍糾紛與調解」相關討論。有空我會再寫一篇十大權益與自保。
- 使用者見證:好服務,不推嗎?
比方專家如何經營部落格:
- 橫向發展
- 其他媒體導流量
- 通俗、從底層撈流量
這些都是上次來不及、或根本沒空去發想的。
學習,本身可以是帶有目的性(賺錢、應付、認識人),對我而言,學習本身就是目的,所以還是在此希望能與更多南部的碰油一起去上課,下次聽說要開進階班捏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