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期的亮點很多,實在是摘要到無法摘要,建議不可以錯過EMBA 340,以這段貫串本期與課程:
「一公分的下沈」– 拖慢企業腳步的,正是各種積習陳疴、逐漸僵固的流程規定。
猶如桃花扇中一段:「眼看他起朱樓,眼看他宴賓客,眼看他樓塌了」,許多過去成功、蓬勃發展的企業,究竟是怎麼了?從高速成長、遲緩成長、衰退、消失於舞台,可以從幾個不同面向討論,並找出可能解決方案。
企業發展問題
不願意冒險與改變,是目前許多企業最大窘境,三個主要問題讓今日企業停滯不前:
- 金融市場短期壓力
- 公司面對短期壓力
- 高階主管的舒適圈
為了公司股價表現、為了面對營運績效,企業經營者不願意做出突破性變革,傾向於從「過去方法」改進效能,主管把太多時間,用於被動回應對手,而非主動創造新戰場。以及關鍵問題——高階主管沒有發覺競爭者改變,不只現有市場對手,還有來自不同領域進入者。(EX:銀行、理專新競爭者,居然是支付寶、餘額寶、手機公司等,非傳統商業模式)。
銷售與行銷的實務上,經常可以觀察到:對手賣什麼,自家公司打折跟著賣。對方用五分力促銷,我們使出六成。(房仲砍佣金、理專退手續費、業務退傭、賣場大促銷)。
IMD教授邁爾耐Malnight則指出,面對未來,企業必須掌握的三個R:
- 重新思考(Rethinking):從外到內,從未來檢視現在
- 重新界定(Redefining):未來成功的模樣與目標
- 重新塑造(Reshaping):討論過去,還是重新界定「應該做的事情」
關鍵是著眼「未來」,而非討論「現在」。過去,傳統公司競爭優勢,來自經濟規模、品牌,例如Kodak、安隆(Enron),大到不能倒,卻因為既有優勢與規則引導錯誤方向,如今皆不復存;現在,新競爭優勢興起,來自於與顧客一同創造:
- 彈性
- 適應力
- 員工熱情
- 承諾

面對未來,我們可以做些什麼?面對一個不斷改變的世界,最大風險就是你沒有任何風險。重點不是「避免風險」,而是如何「管理風險」,最佳策略,就是不斷學習與發展選項。
持續思考:什麼該做、什麼不該做、學到什麼以及沒有學到什麼。公司策略訂定,就像一場漫長旅程。旅途中會發生很多事件(Event),但我們應該聚焦在目的地。
不要想:既有優勢與現存的市場佔有
要思考:面對未來,我有多少能耐

提升效能方法
聽過運用新科技提升公司效能,想要改變,卻又擔心日新月異,跟不上嗎?來看看專家提供的作法:
- Geek技客思維:與同儕或部屬一同學習
- 看看公司外在世界:定期與產業創新者會面
- 穿上顧客的鞋:同理心,思索他們平常都拿手機做些什麼?
- 置身良師益友:找尋反向導師reverse mentor,讓年輕人傳授新玩意
- 沒有汗水,哪有收穫:大膽嘗試、快速失敗
以傳統服飾業常見流程:試衣間換穿,反覆找不到合適尺寸,同時店內人手不足,求救無門,店員同時要接待與服務,糟糕購買經驗使得上門的顧客不買了,怎麼辦?
實務案例分析:布魯明戴爾(Bloomingdale’s),運用電子店員的概念,在試衣間時,透過iPad,可自行掃描商品,同時完成確認存貨、尺寸、顏色、顧客評價、推薦搭配等服務,還能直接與店員隨時通話,節省等待與人力。
案例分享
1.公司變革成功案例–日立集團
- 六人小組 :重要決策由傳統二十三人團隊,改為六人
- 廢除日立時間:快速決策,改變傳統徵詢各方意見的冗長等待
- 信用額度:實施內部評等制度,各分公司需自行承擔責任與裁量權
- 經營者觀點:各公司負責人,需親上火線面對投資者與詢問,建立經營者的思維
2.芬蘭造紙Stora
組成十二人小組,假設:如果被解聘了,重新看待公司目前「福利」、「條件」,用外部條件與要求,挑戰公司現有狀況。(由外而內的觀點)
3.個人案例分享:
《不要和鯊魚接吻,但要和勇敢一起睡覺》~人生,不要一成不變
本期關鍵字:未來、冒險、學習
延伸閱讀:EMBA339期經理人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