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名:職場最重要的小事
作者:謝文憲
『專業讓你稱職,熱情讓你傑出。』 — 謝文憲。
職場新鮮人說:
「可惡,我的老闆好78」
「薪水好低,我想跳槽」
「工作壓力好大,主管又很偏心」
職場主管說:
「你們這些年輕人啊,都不能吃苦耐勞,我們當年……」
「一天到晚滑手機,滑掉自己競爭力,真不知道怎麼辦……」
「不要問公司可以給你什麼,要問你可以替公司做什麼……」
不論是主管/新鮮人,如果有以上症頭,這是一本非常值得參考的「實戰經驗書」。憲哥運用他長年講師經驗,觀察不同產業、職場、老闆、主管、員工間「重要卻容易被忽略的細節」整理成冊。
- 什麼時候不該談加薪?
- 何時才能出頭上位?
- 人脈很重要,該如何經營人脈?
- 該不該在一家公司待到老?
- 為什麼加薪對年輕員工不見得有吸引力?
- 想跳槽要注意些什麼?
縱使所處產業不同,也能一體適用,因為不論企業如何變遷,職場文化形塑關鍵仍是「人與人之間相處與互動」,書內醍醐味只有自行閱讀,方能有所領悟,部分摘要如下:
向上管理哲學
主管、老闆,不是毒蛇猛獸,是資源,看你如何「應對」。一般人,特別是新進職員,總把層峰、高階主管、老闆,視為「敬而遠之」對象,殊不知機會因此遠離,因為主管與老闆,平日高高在上,無從觀察員工,只能從數據、KPI等,瞭解員工狀況。
如果能留下印象、符合他們的期望,自然際遇大大不同。
憲哥卻不是要大家去PMPMP(拼命拍馬屁,侯文詠說),而是去做「符合老闆與主管期待的事」,比如:
- 符合老闆工作期望
- 主動出擊回應
- 適當告知進度
- 準確有用資訊
- 真實回饋訊息
運用借位思考方式:同樣薪水與職位,如果我是老闆,員工下屬能做超出期待的事,協助分擔壓力與解決問題,這名員工自然就是不可或缺的「咖小」,而不是「小咖」,加薪升官,指日可待。
無效的會議浪費成本
老闆、主管都喜歡開會,結果造就了許多「不必要會議」。經過統計,所有主管回應公司會議:過多、冗長、且不必要,佔據太多時間與機會成本。
「我們是來工作,不是來開會的」一名主管抱怨。
公司會議無效、低效率成因,皆因許多人「只說自己想說」,而非針對「聽眾想聽的」做說明,拿起麥克風胡扯一通。
縱使以業績導向的業務公司也是如此:早會、聯合會、月會、夕會、檢討會、激勵大會、經管會、經理會、協理會……真有這麼多會議「必須要」開?如果要開,如何掌握時間與效率?
降低成本,等於增加公司營收。
憲哥提出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:預約 + 科技管理 + 有準備 + 從上層做起。
人脈,是你最重要的事?
人緣好很重要,貴人總在你不經意時拉你一把,特別是業務工作,需要許多「人脈」。
“你會什麼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認識些什麼人” — 業務主管如是說。
但,人脈是最重要的嗎?人脈也有品質、層次、生活圈的差異。
認識很多人,還不如認識很多重要且有用的人。
認識很多重要且有用的人,還不如認識最關鍵的Key Man。
但是:這些人,為什麼要認識你?
憲哥提出:
- 不是你認識多少人,而是有多少圈子的人認識你,把你看成伙伴
- 與其言不由衷參加社交場合,不如多與一兩位智者深交、多學有用技能
- 不必勉強自己去認識不想認識的人,去充實自己!
- 認為某人不錯值得學習,主動出擊!
人與人之間相處,互信、互利很重要,互利,關係才能長久,若只有單方面不斷付出,關係容易鬆動、或者消耗信任。
我也是不擅長社交類型,喜歡研究問題與解決方案,對於「觥籌交錯」總是排斥,感到莫名壓力。許多人說:「你是業務類型工作,應該多參加社團,例如獅子會、扶輪社、青商會之類。」被我一概回決。
因為:抱持著特定目的,去參加不感興趣的活動,只會讓我無法盡興,感到虛假。
與其花時間應酬,不如花多時間,看本好書、學點技能、研究一門學問。
只有不斷協助我的顧問對象創造價值,我才會真正感受開心、滿足。
實用、中肯好書,買了沒?
還不快點去買!(點我購買)